首页基础部简介机构设置学科建设人才队伍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政治工作精品工程
 
部 机 关
部领导 政工办公室
教学科研办公室 行政办公室
教 研 室
外国语教研室
医学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理学教研室
微生物学与病原生物学
免疫学教研室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
中心实验室
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当前位置: 首页>>机构设置>>教研室>>生理学教研室
生理学教研室简介
2009年04月27日 14时51分

    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由原第四军医大学和原第五军医大学于1954年合并成立第四军医大学后设立。全教研室现有在职教职员工28人,平均年龄36岁,其中包括引进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授4人,副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2人, 讲师9人,实验师2人,助教3人,非现役文职4人,职工1人。此外,还聘请讲座和客座教授10人。
  生理学科一直是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的骨干学科之一。从五、六十年代研究针刺镇痛,经过以王复周、臧益民、朱运龙等为代表的老一辈专家的不懈努力,逐步使教研室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多个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并涵盖生理学主要研究内容的教研室。生理学教研室为国务院首批授权硕士(1978年)、博士学位(1981年)培养单位及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单位(1991年)。生理学教研室现为中国生理学会消化内分泌生殖和代谢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会心脏学会、中国电子学会医药信息专业委员会心功能学会及陕西省生理科学会等4个学会的挂靠单位,并主编《心脏杂志》专业性源期刊一种。
  目前学科具有特色明显、配套完整的2个研究平台,分别是心血管研究平台和神经内分泌研究平台,主要实验室包括器官机能实验室、电生理实验室、细胞培养室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等。
目前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生理学、神经内分泌学和细胞与分子生理学和新生的生物物理学。心血管生理学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低氧或心肌缺血时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及机制、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机制及防治策略、心肌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阴离子通道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以及心脏内分泌物质对正常和心肌缺血时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等。特别是在缺血心肌的保护和心血管系统活性物质方面的研究已处于国际水平。神经内分泌学研究早期确定了皮质激素对胰岛素和胃酸分泌支持作用,探讨了影响皮质激素和胰岛素的调节因素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理,现正在对脑垂体前叶细胞的增殖调控与其神经支配等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及神经免疫内分泌课题进行了系列研究,目前正致力于从分子内分泌学角度深化研究工作。其中激素与肿瘤,雌激素与神经退行性病、瘦素与肥胖病等课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目前,在留学回国人员的带领下,科室已经出现一批特色明显、可持续性研究较强的课题,并逐步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如细胞功能调控的信号转导研究、心血管活动的体液性调节、内分泌调节等,研究深度也从原来的整体和器官水平逐步推向细胞分子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通过与国外多个实验室合作,在诸如PNAS,Circulation, Circulation Research, J Neuroendocrinol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十五”期间共发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论文123篇,其中有18篇在SCI期刊发表,影响因子总和为36.8。“十五”期间共获得国家、军队、陕西省以及学校等各层次研究课题23项,通过对这些项目研究,进一步确定了学科具体的研究方向,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自1993年以来获国家级三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获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并参与1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于1991年、1992年、1999年和2004年分别被评为校级科研先进集体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工作先进单位。
  现任教研室领导有:裴建明主任,王跃民书记,高峰副主任。现有的学术带头人有:朱妙章教授、裴建明教授,高峰教授、迟素敏教授等。导师队伍稳定且呈现年轻化,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目前承担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合作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军队“十一五”面上课题和专项子课题3项,陕西省项目3项,年平均经费在60万元以上。
  在人才培养上,自从1978年招收研究生以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80名,博士研究生64名。现拥有一批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目光远大的年轻留学回国学者10人,潜力巨大,发展势头强劲。我们坚持“尊重老教授,依靠中青年骨干,寄希望于青年教师”的思路,加强学科人才建设。本教研室与日本、香港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著科学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经常性的人员往来、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在学术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选送中青年科技骨干到国内、国外短期进修,加速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我们力争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使每一个科技人员都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有用武之地。
教学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们坚持深化教学改革,教书育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积极申请和开展教学研究课题,组织实施学员课外科研活动。我们完成的《生理学》网络课程在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获二等奖;制作的《细胞生理功能》电视教材获全军优秀多媒体教材一等奖。我们负责编写的面向21世纪生理学本科教材《大学生理学》由高教出版社出版,并入选教育部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行列。“十五”期间主持完成各类教学研究课题 10 项,发表教学论文 40 余篇,主编副主编教材10余部。教学管理上,我们坚持制度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思想,实现了《生理学》教学的信息化管理。近年来连续4年被评为学校先进教学集体。我们每年承担的教学任务有: 研究生《心血管生理学》和《内分泌生理学》100学时,本科生、专升本及专科生等教学共1100学时。

 


联系人:裴建明
联系地址:西安长乐西路17号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理学教研室
邮政编码:710032
电话: 029-3374520;029-3374519
E-mail: jmpei8@fmmu.edu.cn

基础部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邮编:7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