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础部简介机构设置学科建设人才队伍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政治工作精品工程
 
部 机 关
部领导 政工办公室
教学科研办公室 行政办公室
教 研 室
外国语教研室
医学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理学教研室
微生物学与病原生物学
免疫学教研室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
中心实验室
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当前位置: 首页>>机构设置>>教研室>>免疫学教研室
免疫学教研室简介
2009年04月27日 11时50分

学科
    1.学科创立:1986年9月系由原训练部微生物学教研室分出,由金伯泉教授为主要负责人,创建了第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是我军较早成立的免疫学学科之一。1989年该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同年确立为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组建学科,1997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86年被批准为全军分子病毒学和分子免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2005年成为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成之一。该教研室是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注重军事医学研究的教学科研基地,为全军培养了一大批免疫学专门人才。2003年起由杨安钢教授担任教研室主任。
    2.编制: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总数16人,正高2人,副高6人,中职5人,初职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2人。
    3.学术带头人:杨安钢教授、金伯泉教授、杨琨副教授。

教学工作
  免疫学教研室承担研究生、七年制本科生、五年制本科生、四年制本科生以及函授本科等在内的多层次、多轨道教学任务。教学形式包括大班授课、小班实验课和学术讲座。每一轨道均有高级职称教员授课,研究生理论课全部由高级职称教员授课。
    针对研究生专业广泛,关注学术发展前沿的特点,在研究生教学中安排专题讲座,内容从有关研究生科研选题到免疫学的最新研究进展等不同方面,并邀请国外专家作学术报告。
七年制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部分采用全英语的教学幻灯,在个别章节采用全英语教学,进一步扩大双语教学的实施。

代表性著作
1.《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第二版)金伯泉 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
2.《细胞和分子免疫学实验技术》 金伯泉 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免疫学》(第四版)金伯泉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4. 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免疫学》(第五版)金伯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定稿中
4.《免疫学词典》 金伯泉 副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
5. 全国高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医学免疫学》金伯泉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6.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杨安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科研工作
1.科研方向:
方向一:肿瘤的分子免疫和肿瘤与病毒感染疾病的miRNA调控
方向二:新型免疫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方向三:抗病毒细胞免疫
方向四: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研究
方向五:重大疾病的基因疫苗研究
2.实验室情况:目前,拥有细胞培养室、分子生物学室、单克隆抗体室、免疫组化实验室和流式细胞室等800多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
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主要仪器设备包括:流式细胞仪,生物传感器,荧光显微镜,蛋白纯化系统,凝胶图像分析系统,酶联斑点仪,全自动ELISA洗板机,冰冻切片机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已形成结构合理的师资和人才队伍,每年培养硕士生5~6名,博士生4~5名。
3.承担课题基金:先后承担4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973”课题、4项国家“863”课题,1项教育部创新团队,1项教育部高等院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5项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重点项目,共获资助经费超过1000万元。2项国际科研基金,共获得经费超过1000万元。
4.发表论文: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国际杂志SCI收录期刊50余篇。
近年教研室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 Wen WH Liu JY , Qin WJ, Zhao J, Wang T, Jia LT, Meng YL, Gao H, Xue CF, Jin BQ, Yao LB, Chen SY, Yang AG . Targeted inhibition of HBV gene expression by single-chain antibody mediated small interfering RNA delivery  Hepatology. 2007 Jun 27; 46(1):84-94 (IF:10.446)
2) Jian JL, Zhu CS, Xu ZW, Ouyang WM, Ma DC, Zhang Y, Chen LJ, Yang AG, Jin BQ.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D226 gene promoter.[J]  J Biol Chem. 2006 Sep 29;281(39):28731-6(IF:5.808)
5.科研成果:
  获奖7
  专利4项:
(1) 专利名称:可溶性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1的定量检测方法
发明人:金伯泉、贾卫、宁双飞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2114621.7
(2)专利名称:高中和活性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基因及其制备
发 明 人:金伯泉、刘雪松、杨琨、朱参胜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310105920.1
(3)专利名称:高亲和力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基
发 明 人:金伯泉,刘雪松,朱参胜,杨琨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310105919.9
(4)专利名称:高亲和力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基因及其制备
发 明 人:金伯泉、刘雪松、朱参胜、杨琨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0510106659.6
(5)专利名称:免疫tbid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和应用
发 明 人:杨安钢,裘秀春,许彦鸣,贾林涛,于翠娟,赵晶,张立红,王立锋,孟艳玲,王智,范清宇,王成济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510067109.8
6.学术交流:主办《全国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和抗体工程学术会议》(2000年10月16~20日,参加会议120人),先后两次主办《陕西省免疫学会学术会议》(1996年11月5~6日,参加会议150人;1999年11月9~10日,参加会议130人)。
经常参加国际性专业会议,邀请国际著名学者来校访问。

人才培养 
    培养硕士生52名,在读9名;博士生37名,在读9名。

学会
    杨安钢教授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医学分会副理事长。科技部“973”项目人口与健康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军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等学会会员。
金伯泉教授现任国际人类细胞分化分子(HCDM)执行委员会委员,亚洲大洋洲免疫学会联盟(FIMSA)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兼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免疫学会理事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办期刊
    主办《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月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该杂志2003年在全国免疫学专业杂志中率先进入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索引《Pubmed》/Medline,在国内期刊中影响因子不断上升。 
  


科室联系方式
杨安钢主任电话:029-84774528
科室电话:029-84774531

基础部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邮编:7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