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成立于1954年,1978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86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91年成为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组成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再次通过国家级重点学科复审,2005年被评为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本学科现有编制人数28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8名,讲师9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4名。
学科带头人
王瑞安,男,44岁。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1984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军医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 1994年获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学位;1996-1997 受卫生部公派,在日本长崎大学医学部访问研修一年;97年回国任副教授;98-99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博士后,99-2007年美国Houston 市UT-M.D.Anderson 肿瘤中心博士后、讲师、助理教授;2007年10月回第四军医大学任教。擅长研究领域:内分泌学、信号转导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基因表达调控、肿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动物的建立与表型分析等。主要研究方向:(1)雌激素受体的功能调节;(2)肿瘤转移相关蛋白MTA1与乳腺癌和皮肤疾患;(3)Pak1激酶与肿瘤发展和转移。在Nature、Nature Cell Biology和EMBO J等著名杂志共发表SCI论文29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7篇,参编英文专著1部。
李青,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86年获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98年获瑞典Uppsala大学博士学位。84年、93年、96年先后三次赴美国Lomalinda大学病理系和瑞典Uppsala大学病理系留学。2000年为全国首批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获《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04年获总后优秀教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育才奖银奖,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全军科学技术委员会病理专业委员会、陕西省病理学和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诊断病理学杂志》副主编、《中华病理杂志》、《中华肿瘤杂志》编委、《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编委、《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编委。科研主攻方向是肿瘤的信号转导和脂肪干细胞的分化和代谢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基金9项。共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SCI收录27篇。主编专著4部,副主编1部;参编7部。专业特长肿瘤病理。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共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21名。
杨守京,男,1965年生。现任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从事病理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肿瘤与传染病免疫病理学研究,先后获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负责3项),军队基金1项,参加美国NIH基金资助的“神经元能量代谢调节可塑性研究”合作项目1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 其中SCI论文7篇;参编书籍5部;参加境外举行的国际会议4次;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一项和军队科技进步四等奖一项。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3名。现任的主要社会职务有:《中华病理学杂志》、《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委,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全军病理学委员会、陕西病理学委员会、陕西肿瘤学会常委,陕西免疫学会理事等。
王哲,男,1970年1月生,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副教授、副主任,硕士生导师。1993年第四军医大学六年制医疗专业毕业,2000年获得病理学博士学位,2005-2007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Hormel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和前列腺癌的肿瘤病理学研究,以第一申请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共发表SCI论文1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Int J cancer、Mol Cancer Ther、Apoptosis、Am J Med Genet等杂志发表SCI论文6篇。现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青年委员;主编专著《生物信息学概论》;参编教材2部,任国际杂志Apoptosis的审稿人。
黄高昇,1945年9月生,1970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82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获硕士学位,1988年在西德Kiel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基础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及西京医院病理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的研究。主笔及指导获得省部级基金课题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项。已在国际重要SCI及IM期刊如Int J Oncol, J Clin Pathol、Leukemia、Apoptosis、Am J Gastroenterology、Br J Cancer、Viral Immunol等发表论文25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实用新型国家专利2项。培养博士研究生17名,硕士研究生21名,获省、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现任全军病理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陕西省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病理学杂志》特邀编委等学术职务,曾任《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副主编近十年。主编、副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及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病理学》、《大学病理学彩色图谱》及国家“十五”规划教材《病理学》以及专著《病理学技术》。
惠延平,1983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获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1983年后在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及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任住院医师、助教、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教授等职。被聘为陕西省医学会病理分会委员、省抗癌协会委员、陕西省高级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由基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与诊断方面的研究。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人肝癌细胞超弱发光与化疗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的关系”(课题编号60471035);分题负责国家863课题1项“超宽谱高功率微波对大鼠脏器形态学的影响”(课题编号8632002AA832033);已在期刊源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一部(妇科肿瘤临床病理学)。参编教材1部。
师建国,教授,硕士生导师。1978年考入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本科,1983年毕业留校,89年获病理学硕士学位。中共党员。现任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陕西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肿瘤临床及病理学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申报专利两项;主编《现代肿瘤康复》,副主编《120首千金方研究》和《古今肿瘤医案点评》;参编《中国肿瘤史料研究》(第1,2卷)。创办“西安抗癌俱乐部”并担任主任。应邀作为西安电视台科普专栏专家,并主持健康栏目《师教授说健康》53期,并应邀作为西安市健康教育所健康教育专家。
李增山,男,1972年8月生,病理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军医大学医学博士,美国杜兰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和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校内基金各1项,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军队“十五”重点项目的研究,并与美国路易斯安娜癌症基金会合作进行乳腺癌激素受体相关的生物治疗研究项目,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第一作者及合作作者发表SCI国际论文11篇,主编、参编教材2部。
教学、医疗工作
学科负责3年制、5年制及7年制本科生病理学以及研究生分子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肿瘤学基础及外科病理学的教学工作。承担西京医院病理科临床病理诊断工作,每年完成活检诊断27000多例、细胞学诊断约9000例,疑难病理会诊近2000例,在国内首先报道了一些新发现的肿瘤类型。
科研工作
本学科拥有分子病理实验室、信号转导实验室、分子肿瘤学实验室、肿瘤免疫-基因诊疗实验室、免疫分子病理实验室、肿瘤免疫及生物治疗实验室、肿瘤药物研究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并且有丰富的临床病理资料,能运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⑴ 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①肿瘤抗原肽与疫苗研究; ②抗肿瘤抗体研究;
⑵ 肿瘤相关分子的网络调控研究;
⑶ 病毒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① 肝癌病因及发病的分子机理研究; ②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生机理与疫苗的研制; ③ 病毒与淋巴瘤的关系;
⑷ 脂肪与创伤修复的基础应用研究。
科研成果:
本学科“九五”、“十五”期间发表自主知识产权SCI收录论文36篇;主编、副主编专著十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等;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课题45项,获科研经费828万元;获国家专利6项。
人才培养(博、硕)
截至2007年,本学科共培养研究生216名,其中博士生92名,硕士121名,博士后4名。
学会任职
李 青: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全军科学技术委员会病理专业委员会、陕西省病理学和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杨守京: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全军病理学委员会、陕西病理学委员会、陕西肿瘤学会常委,陕西免疫学会理事等。
王 哲: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学分会会员。
黄高昇: 全军病理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陕西省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惠延平:陕西省医学会病理分会委员、省抗癌协会委员、陕西省高级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由基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师建国: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陕西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简介
学科带头人
李志超 博士生导师
林树新 博士生导师
教学工作
承担七年制本硕连读、五年制本科、四年制本科、三年制大专学员病理生理学教学及实践技能教学;负责七年制、五年制、四年制学员课外科研指导;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
研究方向
1.高原缺氧肺损伤发生机制和防治的研究。
2.休克时呼吸与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及机制研究。
3.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及防治作用研究。
实验室
整体动物实验室 离体器官实验室 放免测定实验室 低氧实验室 DNA分型中心 科研技术服务实验室
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可控型NF-κB反义RNA和IκB重组载体的构建及其防治急性肺损伤的研究(30770925)第1负责人: 李志超 2007年
2、骨髓来源的血管平滑肌祖细胞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重塑及调控机制(30700965)第1负责人: 刘毅 2007年
3、新的脂多糖应答分子在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30600268)第1负责人:吴元明 2006年
4、酪氨酸蛋白激酶调控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慢成分的作用、机制及病理意义(30400155) 第1负责人:董明清 2005年
成果
2001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项,获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2002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2003、04年获第四军医大学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
2005年国家级(中央电教馆)三等奖
2006年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一项;获全国第九届多媒体网络课程评比三等奖
人才培养
博 士 8名
硕 士 47名
学会
中国病理生理学学会
科室联系方式
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7号 基础部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邮编: 710032
电话:(029)84774551,(军)0901-774551
Email:pathophy@fm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