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础部简介机构设置学科建设人才队伍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政治工作精品工程
 
当前位置: 首页>>政治工作>>政工动态>>正文

基础部文职人员“阳光交往”演讲比赛获奖稿件

2011-11-10 17:50  点击:[]

 

阳光下耕耘,军旗下成长

外语教研室 林英

 

我是外语教研室的一名文职教员加入这个队伍的时间并不长,但我已经在心底把自己当成了国防教育战线的重要一兵

五年前,文职人员在军队的变革大潮中集结;五年的时间,我们在军旗下受领使命、茁壮成长我们不穿军装,却同样满载着责任和重托;我们没有军籍,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机组成部分。五年里,我们经历过坎坷,留下过泪水,得到了关爱,付出了心血,也收获了奖章。

与地方院校相比,军校的工作节奏更快、规矩约束更多。最初来到这里,我的确有很多的不习惯、不适应。曾因为制度的严格而紧张过、不满过;曾因为身着便装被卫兵强硬的拒之门外、不能去听大师们的精彩报告而愤怒过、委屈过;也曾因为待遇问题而抱怨过、失落过。但这一切,有了军队的关心爱护,学校政策的阳光普照、领导同事的支持鼓励、学员求知若渴的激励和感动而逐渐释然了!

作为教研室的新聘教员之一,我非但没有因为资历浅、教龄短而受到冷落,反而得到了教研室领导、教授和同事们更多的关照和帮助。工作之初,教研室领导为我安排了为期一年的岗前培训,让我走进课堂听优秀教员授课。为了让我尽快地站稳讲台,领导和同事们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听我反复试讲、帮我完善教案幻灯、引导我设计既适合学生又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试讲一次通过并得到认可,我感动于大家的耐心、感动于大家的宽容!

从我们迈入军营的那天起,四医大在定岗评级、论功授奖等各方面为我们创造了与现役军人同台竞技、公平竞争的学术环境和事业平台,学校的精品教员方阵有我们文职人员的风采,抗震救灾的前线有我们文职人员的身影,学校的科研团队、项目基金有我们文职人员的力量和贡献。不仅如此,学校还专为文职人员设立了“优秀文职人员培养基金”,让我们在这片沃土上沐浴阳光、汲取营养、健康成长。学校、基础部和教研室领导尽最大努力帮我们解除后顾之忧,对我们与现役军人在政治上一样信赖、管理上一样要求、工作上一样使用、培养上一样重视、生活上一样关心。教研室的现役干部们主动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几年下来我们之间亲如姐妹。

每天伴着学员们激昂的口号和歌声上下班,听着嘹亮的军号上下课,让我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军营这个团结、积极的集体中,耳濡目染,我明白了军人的使命,懂得了集体的力量。渐渐地,我习惯并喜欢上了这个简单而有序的校园,紧张并快乐着,忙碌并充实着。每每看到学校的专家教授们手捧鲜花、身戴金灿灿的奖章载誉归来,我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敬佩和向往。每当这时,我不禁扪心自问:作为文职人员,我也是军队的一员,我能为国防建设做什么?

我是一名教员,献身教育、热爱学员是我的本分。热爱学员,就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在教学中兢兢业业,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力求用最有效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员,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做一位良师;在课下与学员用真心融洽相处,做他们的益友。真心付出使我得到了学员给予的“幸福”:授课结束后,学员的掌声和满足的笑容;生病时学员送上的一声温暖问候;过年过节学员接连不断发来的祝福;甚至是生日当天收到的无数个学员的短信……这些可能对于教授和老教员来说最普通的事,足以让刚刚走上讲台的我激动兴奋、幸福满满!

这里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但我们会兢兢业业,勤于奉献;这里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耀,但我们会淡泊名利、默默耕耘;这里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但我们会不辞辛劳、甘当人梯。

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

我们不是军人,却勇敢地担当起军人的职责;

我们不畏艰难,却最怕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三尺讲台,磨砺军中骄子思想的钢枪!

一捧烛光,照亮人民军医前进的方向!

总有一种情怀在心中激荡,总有一种渴望在耳畔高呼:

给我一个军营梦想,我可以勇敢地撑起整片天空,

在灿烂的阳光下耕耘,在鲜红的军旗下成长,

播撒绿色的希望,收获金灿灿的奖章!

 

一米阳光 一世交往

外语教研室 陈杰

 

    如今的媒体上,常能见到一类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必然要问到的问题,那就是:“你幸福吗?”这问题看似简单,可每当你想要给出一个答案,其中所牵涉的事物又太多太杂。是的,幸福本身是如此难以说明,因此与其给幸福一个长长的定义倒不如用心去感受她,而每当我们被幸福所环绕,那充盈全身的感觉便是一个词——温暖。

    温暖来自哪里?也许你会说,来自于冬天里的一杯热茶,来自于寒冷时身后加上的一件衣裳。换言之,便是人与人之间真诚无间的交往——如此温暖,一如阳光。

    人一生中相遇和接触的人有各种各样,除了那些萍水相逢的面孔,相伴你一生的,无非是父母亲人、朋友同事。来自父母的阳光是天赐的温暖,来自挚友的阳光是在游戏中成长,也许这些都是易于经历的晴朗,而来自同事的阳光才是一生难求的无价之宝。在我,十分庆幸,有这么一缕阳光照耀在我身上。当我第一次踏进第四军医大学的校门,这阳光便一寸寸加长,这温暖便一度度增长。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合。”四医大的地利勿须多说,当我第一次进入这之前不得擅入,貌似神秘的校门,满眼的绿色就让我感到阳光般的希望,而一入校就遇到百年一遇的教学迎评更是天赐良机一场。

    最让我感到温暖的是那人合的光芒。记得第一次前来教研室参加试讲,在准备的时间里,老教师前来关心地探望。永远忘不了樊教授端来的那一杯热茶和郑淑园的眼睛一笑便弯成两个月亮。在那之前,我也曾去过很多学校的人事部门,与很多HR打过交道,他们也是彬彬有礼,客气周到,但总是缺少一种亲切的味道。而四医大人亲切的笑容、热情的问候让我在正式走入这个集体之前就感受到了和谐的气场。在正式来到四医大、进入教研室,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后,和各位老教师共同工作,更是让我感到那同事间不同一般的战友般的关系。老教师的谆谆教诲让我感受到自己真的是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科室主任更是关心我的生活,为了给我安排一间宿舍而亲自奔忙。但最让我感动的并非是那些温柔的鼓励,而是严厉的批评。一次,科室王卉老师由于手头事务繁忙,时间紧迫,将一件工作交付给我,我满口答应,但一来自己有干事慢吞吞的毛病,更因为思想上没有重视,未能及时完成工作。王老师来到我面前,严肃地对我说:“陈杰,我是如此信任你,你怎能这样辜负我的希望!”当我听到这句话,真是羞愧难当,但正是这句话让我真正地体会到了成长。“阳光交往”正是要让交往的对象阳光,让交往的方式阳光,多交敢直言揭短的诤友、多交能出谋划策的益友。在我的生活中,益友可谓良多,而诤友却难得一二,王老师便是这样的诤友,严厉的批评恰恰是最为真诚的帮助与鼓励。

    阳光的交往,是真诚的交往,这阳光也许时而轻柔地洒在你的面庞,也许时而光芒刺眼让你睁不开目光,但当你张开怀抱迎接她,却都能感受到她那股温暖的力量。

    给别人一朵鲜花,你也会感到鲜花的热情和芬芳;

    给别人一丝微笑,你也会感到笑容的亲切和慈祥;

给别人一点快乐,你也会感到快乐的美好与充实;

而给别人一米阳光,你也会感受到那一生一世的交往,如阳光般的温暖与悠长!

 

阳光在我心间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王婷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播种一颗,一颗就够了,会结出许多许多的太阳。一颗送给南极,一颗送给北冰洋,一颗挂在冬天,一颗挂在晚上。”这是我小时候经常唱的一首《种太阳之歌》。这首歌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愿望,希望能播种出许多的太阳,融化坚冰,驱走寒冷,带来光明,让阳光照进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阳光照进每一个人的心里。今天我们提倡“阳光交往”,本意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不可避免的要相互接触交往。健康的交往会使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宝贵的友情,令我们身心愉快,工作学习都能得到积极地发展。不健康的交往不但不能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积极的推动力量,反而会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这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我们自己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今天我们提倡“阳光交往”,希望用我们阳光般的信仰,破除迂腐的交往方式,驱赶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带来新的光明。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要让我们怀着相互坦诚,相互信任的态度去交往。

实际上,“阳光交往”早已融入四医大精神之中,成为四医大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君不见四医大人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团结互助,同甘共苦;君不见四医大人坚强自信,积极乐观,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君不见四医大人相互协作,乐观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向前!

2009年的秋天,我加入了第四军医大学非现役文职的行列。我会被接受吗?我能做什么?我会被重用吗?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和一连串的疑问,我来到了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化教研室。初次见面,药主任热情的接待,亲切的交谈,信任的目光顿时让我这颗满怀疑虑的心放到了肚子里。在工作的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药主任对我关怀备至,充分信任,对我的工作给予积极地肯定,让我如沐阳光,心怀感激。

还记得刚刚入职不久,我就有幸参加了四医大55周年校庆阅兵。我和学校各院系的优秀文员一起,组成了文职人员方阵。一时间,原本不是军人的我们,身着统一的文职制服,像军人一样英姿飒爽,气宇轩昂,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高喊口号走过阅兵台前,接受我校领导的检阅。那一天,阳光炽烈,照在身上,我好像得到了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在我校历史上这重要的时刻,学校没有忘记我们,没有忽略我们,而是给了我们一片展示自己的天空,让我们尽情的表演!

去年的秋天,是一个丰收的时节。我校迎来总后教学工作评价检查。为了这一刻,全校的军人,文员齐心协力,并肩作战,令我校取得了全优的优异成绩。这都是我们文员和军人通力合作的结果!学校的成绩也有我们一份努力,学校获得的荣誉也让我们倍感自豪!

阳光灿烂,能够一扫我们内心的阴霾,带来好心情的同时也让我们感觉到倍加温暖。虽然非现役文职是新兴的职业,但是非现役文职在四医大就好像从来不曾陌生。学校领导重视和鼓励我们,把我们当做一支新生力量培养支持;科室领导帮助和关心我们,让我们有信心把本职工作做到更好;与同事们和睦相处让我们感觉到温暖又贴心,四医大就是我的家,是我的归宿,更是我的未来!让我们怀着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怀着真诚,信任,阳光的心态与人交往,让我们在四医大演绎丰富精彩的人生,让我们的生命在四医大创造辉煌,大放异彩!

 

用心沟通,快乐成长,尽绵薄之力,争点滴之光

微生物学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时莹

 

依然记得,2008年的仲夏,拖着行李箱走出大学校门的我,欣喜而茫然。终于修完了七年的学业,终于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充满着对第一份工作的期待、好奇和憧憬,我幸运的来到了这座著名学府,来到了四医大这个广阔的天地。

然而,初来乍到的我,在最初的新鲜感褪去之后,却一次次的反问自己:这是我梦想中的生活吗?那一年,虽然已是非现役文职招聘的第三年,但当时的相关政策还不是很明朗。作为文职人员的我,深深的感到了一种失落和差距。周围是个个挺拔威武的军人,而自己却像是万木从中一棵草,万花从中一片叶,始终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心里没有一点点的归属感。这里的一切都让当时的我觉得是那么的不适应,那么的别扭:开会要排队,稍息、立正、齐步走;活动要点名、签到、数人数……无数次坐在办公桌前,我托着腮帮看着窗外,觉得世界那么大,而我的空间如此渺小。然而,就在我踌躇不前的时候,改变却在身边悄悄的发生着。首先是科室,科室的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我们非现役文职人员。记忆中,自从入科以来,领导就经常的找我们谈心,询问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尽力帮助我们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沟通从心开始,沟通解决了问题,沟通化解了疑惑,沟通拉近了距离,沟通使我们的科室就像个大家庭,欢乐而又融洽。在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中,我们一天天的成长,有了新的进步。2009年的4月,在大家的鼓励下,我第一次作为一名教员,站在了神圣的讲台上,为学员们讲授《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看着学员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从心底油然而生,使我渐渐的体会到了工作带给我的满足和乐趣。更让我倍感荣幸的是,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与帮助下,今年我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有了自己的课题!这一切,都要感谢科室的培养和帮助,感谢学校浓厚学术氛围的熏陶与感染!我不再排斥那些经常要在晚上召开的精读名品、精湛医术、精良设备、精新药物、精尖成果、精优论文等等各种精品会议,因为正是这些讲座、论坛,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给我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和平台。而在不久前,非现役文职人员在职深造的政策已经明确,我可以不用离开工作岗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了。如此便利和优厚的条件,工作上学两不误,我庆幸且满足。

作为微生物学教研室、基础医学院和第四军医大学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之一,200910月,我参加了学校庆祝合校55周年的阅兵仪式,多么的自豪和光荣!作为一名聘用人员,入职三年来,各种福利也日益完善和增长,我们的各项权利得到了有力保障。四医大早已成为我的第二个家。我们穿着统一的着装,迈着整齐的步伐,虽然仍旧是稍息、立正、齐步走,但多了自信与自豪!英姿飒爽的身躯,洋溢着青春灿烂的笑脸,我们在这个家里努力的耕耘着,快乐的收获着。

在四医大这个和谐阳光的大家庭里工作和生活,我感到幸福和满足。阳光是最具穿透力的东西,融化坚冰,消除隔阂,让我们心心相连。简单、快乐的交往,真诚、坦率的交心,热情、积极的工作,为科室发展尽绵薄之力,为基础医学争点滴之光!

 

阳光交往,由心开始

医学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教研室  曹秀丽

 

来到基础部医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里,我成长了很多,感受了很多,同时也收获了很多。

第一次参加工作,刚从学校里毕业,心里总是惴惴不安的,而且是在军校单位,看到严肃端正的军人,更是莫名的敬畏,觉得军人总是不苟言笑的。但是工作接触以后才发现,他们在工作上确实是一丝不苟,而生活中却又平易近人,有着可爱而又可亲的一面。

我们的主任韩骅教授,温文尔雅,学术建树很高,作为教研室的主任,教授的工作很忙,指导学生学术问题都是抽时间,但教授从不以忙为借口。有时间都是亲自指导我们的工作,更是手把手的教你实验,细致耐心,让人很感动。不光学术上,生活中教授也很关心大家。每个周五教授总是跟研究生谈心,了解大家生活中的困难,告诉大家有困难一定要说,因为自己平时很忙,有可能照顾不到大家的各个方面。其实作为部队院校的文职人员,心理上就感觉自己跟军人是不一样的,但是在19楼没有这种现象,主任对我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尊重关爱,越来越觉得19楼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气氛很融洽。韩骅教授是自己努力奋斗的目标,虽然这一生都可能达不到教授的高度,但教授做人的态度让人肃然起敬,值得学习。

秦鸿雁教授是科里的副主任,科里人喜欢叫她秦姐,她真的像一个姐姐在关心着你。秦姐是一个很开朗的人,特别爱笑,跟我们说话总是笑容满面,让人也忍不住开心。每次她出差归来,总会记得给我们带特产,不是很贵重的东西,但一丝一毫都彰显出秦姐在心中对大家的惦念。她会像姐姐一样亲切的与你讨论实验问题,耐心解答,指出不足之处,跟她道谢,她微笑:“大家是共同进步。”谦虚,使人进步。这句话在秦姐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虽然已是教授,但秦姐一点架子都没有,跟科里每个人的关系都十分要好,大家都什么事也都愿意跟她说。秦姐让远离家乡的我体会到来自家人的关怀。

科室里的其他人,如冯蕾老师,郑敏化老师,梁亮教员,魏亚宁教员,每一个人都给予我不同程度上的帮助,可以说我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成长,都离不开他们的帮助。遇到这样的领导、同事很幸运也很幸福。

基础部的领导也是很注重大家的身体素质,组织大家到卫生处查体,每周到操场上锻炼,希望大家在工作的同时也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另外还会定期举行专业技术讲座,旨在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素养。点点滴滴都饱含着领导对我们文职人员的注重和关心,让我们有了一种归属感。

从他们身上我体会到,阳光交往,要由心开始。跟人相处最重要的是用心,发自内心的关心一个人,即使是很小的一件事,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温暖的眼神,都让人如沐春风。

我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果像阳光一样温暖,那么世界也必会如阳光一样灿烂!

 

阳光交往

生理学教研室  李娟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这句话的意思告诉我们君子之间的交往淡泊平和但心地亲近,而小人间的交往则浓情蜜意却往往无疾而终。在当今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欲提高个人品质、国民素质,则势必要提倡君子之交,而在建设阳光建校的实践过程中,君子之交则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所在。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立足的根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国民教育的民族,她的明天会黯淡到何种程度;也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博学之师的大学,她的出路在哪里;更难想象一个只知道钱权名利的高校老师,他会教出一个什么样的学生。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最深刻的定义。“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我们全人类给教师这一行业最高的褒奖。在世人想来,教师应该是圣洁的、唯美的,而绝不可能像一只绿头苍蝇一般,寻香觅臭,蝇营狗苟,唯名唯利是图,浑然没有为人师表的高风亮节。名,不该是自己去争,去抢,而应该是你以你最执着的深情,最饱满的精神去做你的本职工作,去循循善诱、教书育人。名,是你桃李满天下的学子们用他们的言语为你竖起的一座丰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师们所能得到的只是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和尊敬,这一职业的灵魂就是奉献,因此,你若不甘寂寞,难忍清贫,那索性当初就不要踏入这一片神圣的领域。因此我们更应该警醒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让自己的心灵蒙上名利的灰尘,不要让自己的行止沾满铜臭,因为唯有纯洁的心理才能培育出更纯洁的心灵。记得上硕士时候的第一次组会上导师裴建明教授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从导师身上我们学到了做人应该豁达,与人和善;做学问更是要严谨、耐得住寂寞和清贫。

其次,大学是培育国家建设栋梁的摇篮,是关乎国家命运的人才培养基地,思想的纯洁和技能的过硬是投身社会,报效祖国的基本保障,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莘莘学子们顶寒冬、冒酷暑、昼夜不息、孜孜以求的学习。而要将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则需要少一些社会上花花绿绿的诱惑;少一些人际间尔虞我诈的权谋;少一些上下级谄上欺下的逢迎。学子们所需要有的,只是一颗单纯的心,心无旁骛,才能更快的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新理论。因此,学习的前提是有一颗自由而单纯的心,此心不能惑于花花世界的表象;不能囿于权谋机诈的左道;不能耽于左右逢源的机锋。古人说的好“一心不能二用!”要读书,就要把心放在书上,须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也正因为如此,学子们才更应该遵循“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古训。如莘莘学子们个个正气,人人如龙,大学也必将泛着纯净的书香和柔和的光芒。

作为非现役文职人员,阳光交往对我们显得同样重要。我们分布于学校的各行各业,各种岗位,有的从事教育,有的从事科研,有的从事医疗。而不管处于何种岗位,我们也应该认清形势,理清奋斗的目标,奋勇直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放下各种各样的包袱,轻装上阵。这些包袱可能是花花世界各式各样的诱惑,也可能是各种各样名和利的追逐。但当我们秉承着阳光的原则的时候,我们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变得淡泊持久,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就会变淡。这样的我们才能以纯净的心理投身于医疗、教学、科研中去,投身于学校普照的阳光之中。

阳光,是生命的之源。一个学校,不管是教者,还是学者,都应该面向阳光,让自己干净,也给世人一个纯净的笑脸。

 

心系阳光,把握今天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徐玉乔

我是于2005年的秋天来到第四军医大学的。那时是攻读硕士学位。学校里团结、紧张、严肃而活泼的氛围瞬间就感染了我。虽然没有穿上绿色的军装,虽然当时的心中也有过些许遗憾,但是我想,这并不影响我继续努力的进取和过阳光般的生活。

3年的硕士生涯使我迅速的成长。其实一开始,我几乎完全阳光不起来。内心的失衡加上一个人孤单的在外科室做实验,我感到自己简直就是被遗忘的角落。所幸我的导师惠延平教授和我的师姐给了我最悉心的教诲与最亲切的关怀,时刻都会让我感到春天般的温暖。不仅如此,科室也并没有忘记我的存在。记得基础部每年的元旦都会举办文艺晚会,大概是在2007年的元旦,我还有幸参加了一次。当时的节目是科里10位女研究生合唱《雪绒花》。从节目的策划到排练到演出,每一天我们都过得很快乐。尤其是,我们的演出还受到了李青主任的高度重视,她主动拨出经费让我们租用服装和购买道具,还时不时的在下班之后来探望我们。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小合唱,主任却很认真的对待这件事。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我认识了很多科里其他的研究生,并且还发展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我们不但在科研方面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切磋,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能够开心的与他人交往,我觉得我的生活中阳光无处不在。

2008年,我硕士毕业,之后我成为了基础部的一名文职人员。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不断的感受到来自学校、部里和科里等各方的领导对我们文职人员的关怀与鼓励。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让我感到自己能够在四医大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工作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2009年我在活检工作的时候,有一天手头偶然碰到一个罕见病例,经过李青主任会诊诊断为发生在鞍区的血管平滑肌瘤。经查阅文献发现世界上竟然还没有对这种病例的报道。于是李主任鼓励我写英文文章立刻报道这个病例。作为小小的住院医,而且从来也没写过英文论文,我担心自己很可能完成不了这项任务,她就对我说,“万事都有开头,我觉得你行,你试试写吧!”。于是在李主任的帮助下,我着手写了起来,几个月后,文章竟然成功发表了,我衷心的感谢李青主任,这件事也也为我在工作中树立了很多信心。

2010年我担任科里的教学组长,在教学评建中主要负责本科生的病理学课程抽测。工作是紧张而忙碌的,可是科里和部领导对我的信任始终鼓舞和激励着我,我每天都告诉自己一定要认真负责,出色的完成任务来回馈组织对我的信任。我记得每次去部里开会,基础部冀勇主任每次都会关切的问我工作进展情况以及有无遇到困难与阻力。冀主任和蔼可亲的笑脸和亲切的语调总是让我感到无限的温暖,他的人格魅力总让我的内心对他有种说不出的尊敬。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所理解的阳光交往简单而言就是健康快乐的与人交往,它的前提一定是要先具备一个阳光的心态。可阳光的心态如何培养呢?我想只依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我已经深切的感受到了学校各方为了给我们文职人员创建阳光无比的工作环境所付出的一切:戴旭光政委在多次讲话中提倡全校干部要“阳光交往”,樊代明校长说“阳光交往”作为“阳光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为大家营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为精品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通过阳光交往,不仅可以使我们收获纯真的友谊,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使我们的生活过的充实、愉快。

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首英文小诗,它的题目就是阳光,谨以此诗献给曾经给过我关心、帮助和支持的所有人!

 Sunshine

 

Sunshine on my shoulders makes me happy
Sunshine in my eyes can make me cry
Sunshine on the water looks so lovely
Sunshine almost always makes me high

If I had a day that I could give you
I'd give to you a day just like today
If I had a song that I could sing for you
I'd sing a song to make you feel this way

 

If I had a tale that I could tell you, 
I'd tell a tale sure to make you smile.
If I had a wish that I could wish for you,
 
I'd make a wish for sunshine for all the while.

 

Sunshine on my shoulders makes me happy, 
sunshine in my eyes can make me cry.
Sunshine on the water looks so lovely,
   
Sunshine almost all the time makes me high.

 

拥有感恩的心,让心灵的每一个转角,都盛开出一片灿烂的阳光!

 

我将在这里重新出发

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孙秀璇

 

200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正好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应聘到我们教研室。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学生,满怀热情,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自己暗暗下定决心,告诉自己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干。可是踏进科室大门后,突然发现自己几年的学白上了,一方面,科里每两周都会召开一次学术交流会议,大家嘴里都说着一些医学相关专业词汇,我这个纯生物背景出身的人根本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无法和大家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实验技术也是我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上手也很慢。一开始,自己心里很着急、很心慌,怕工作进展不起来在试用期留下不好的印象,毕竟科室工作环境、实验条件等各方面都是不错的,我也很珍惜我的第一份工作。

我所在的小团队主要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能够正常运转,工作很琐碎,组长每天都很忙碌,虽然一天能够见几次面,但很少有时间能够闲下来交谈。忽然有一天把我叫到一边,较为严厉的对我进行谈话,告诉我不能再晃了,应该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工作规划,给自己定个位,应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这样才能立住脚。听了组长的一番话,我心里就更加急了,觉得自己有好多东西都要学,好多事情都要做,但是无从下手,非常郁闷。我就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她。组长立即对我说,你先别乱了阵脚,在这个操作方面,你可以向科里做得好的研究生请教,他们实验操作较为规范,省得你在操作上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并将每个实验操作规范的人一一罗列出来供我参考学习。在理论方面,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永远都是大体的印象,只有自己扎扎实实掌握了才能变成自己的,所以理论方面只能靠自己下功夫来累积。

过了一阵子,一天早上,组长拿着一提组织片向我走来,说:“孙秀璇,你想学免疫组化不?我教你吧。”一听这话,我立马跑到她跟前连忙点头,我知道组长的免疫组化技术在我们科里那可是数一数二的,谁的组化结果有问题,她打眼一看就能找到症结所在。由她示教,我不光能少走许多弯路,还能得到她长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她边示范边讲解,偶尔还会抛出问题引我思考,我知道了内源性过氧化物酶为什么要消除,为什么要抗原修复,返蓝是怎么回事,如果组织片镜下雾蒙蒙的又是怎么回事,突然觉得自己的脚尖已经踩在组化大门里了。可等到看结果时,我又被打击了,我眼前的只有蓝色和黄色,完全看不懂片子之间、同一组织内的差异又预示着什么样的结果。通过成像系统,结合实验结果她又开始耐心的给我讲癌的发展阶段,每阶段细胞类型及形态的变化,然而通常哪些情况又会有假阳性结果来干扰。虽然当时,有些没能全部仔细记住,但使我对较为枯燥的病理知识有了兴趣。后来,组长又将自己关于组化技术方面的书籍借我查阅,帮我解惑。我听到、看见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同事对我的关心,对一个新人毫无保留的传授。

自己在工作方面慢慢有了进步,同时自信心也增强了。有什么不懂的、不了解的,会主动向科里的老师、同学们虚心请教,也总是能够得到各位老师、同学们的悉心解答;而同学们也总会问我一些实验上的问题,我也能够从容应答。科里也很关心我们自身的发展,学校有的优惠政策,也能考虑到我们,鼓励我们应聘非现役文职,我和其他两位同事顺利通过层层考核,2010年成功应聘。

我们科室不断地蓬勃发展,总需要新鲜血液加入,新来的同事也会像我当初一样有迷茫、有困惑,我很乐意伸出我的手去帮助他们,就像当初同事同学们帮助我一样,希望将我当初得到的温暖同样传递给他们,也让他们早日走出迷茫、走出困惑。让我们一起从这里重新出发,踏上新的征程,迎接美好的明天。

关闭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基础部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邮编:7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