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础部简介机构设置学科建设人才队伍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政治工作精品工程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教育国际化>>正文

对教育国际化的探索

2010-06-28 15:17  点击:[]

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裴建明

教育国际化是指超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局限,将教育的视野从自己的国家扩展到其他国家直至整个世界,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土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等诸项功能中。教育国际化究竟具有什么涵义?有的研究者对教育国际化的涵义作如下界定:(1)将教育改革与发展置于世界背景之中,以国际社会的视野而非仅从一国的角度进行考察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在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进行广泛的相互交流,实行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3)一些符合教育规律、顺应历史潮流的国际教育惯例(如教学制度和学位制度)的共同遵循;(4)注重国际理解教育及其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培养。一句话,教育国际化就是教育要“面向世界”,积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博采世界各国教育之长,推进本国教育现代化水平。因此,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科学,医学人才将面对的是社会和人群。因此,医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同时,应当把医德教育、人文素质的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从而为医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性强的医学人才。

大学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而军医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为军服务的医学生。教研室是按照教学计划规定实施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是学校按专业或课程设置的基层教学组织。作为教研室,要朝着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前进,首先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与国际接轨,要把培养人才和建设精品学科结合起来,用国际化的思维和眼光谋划科室日常工作,和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接轨,引进国际优秀人才为学科做贡献。因此,教研室要始终把教学当成第一要务,将科研优势、学术动态与教学紧密结合,把教书育人和为军服务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我教研室为逐步朝着教育国际化目标迈进,以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和军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根据学校建设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的办学方针,以“培养高素质、研究创新型复合人才”为方向,以将生理学课程建设成为综合研究创新型课程为目标,不断地完善和深化研究创新性教学,从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平衡、创新性教育及导师队伍等方面入手,进行一系列的探索。

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平衡

科学研究所关注的是学科的前沿和重点,能够将最新的知识及时展示给学生,以此作为创新的起点,使创新人才的培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步,有利于取得较大的突破。科研水平是体现高等医学院校行业地位的重要决定因素,培养科研素质和教学技能对于教师的全面发展是必需的。但如何平衡好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从事医学教育的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从事基础医学教育的教师大多承担相当一部分科研任务,在教学和科研之间寻找平衡显得十分不易。众所周知,目前无论是职称评定还是个人业绩,主要以科研成果作为考核指标,而教学工作量充其量只是个人工作量的一部分。②科研工作通常相当占用时间和精力。多数教师只能自觉利用个人休息时间从事科研活动,经常觉得分身乏术。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说过:学术和教学应个就其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学术研究规律。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优势和一切成功的育人经验,进一步提升生理学教学质量。精品教员,精品课程,精品讲座等学校的精品系列工程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保证,无论从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要做到教学和科研并重,齐头并进。

创新性教育

创新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它是指教育主体在吸取传统精华的基础上,通过对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挖掘、训练强化,提高受教育者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在创新教育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个需要经过实践逐步探探和完善的。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尽可能多的采用PBL式、启发式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在师生双向互动中完成教学内容。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参考国外先进的教材,开放校园,让学生走向世界。同时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高竞争力的人才。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高等医学教育应注重教育质量,提高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不可能建设一流的学科,不可能培养一流的人才,也不可能完成一流的科学研究。教师是高等学校的主体,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体现大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师资队伍的建设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必将带动高水平人才的全球化的竞争,高等医学院校优秀人才的流失将随着国际化趋势而加剧。近年来,高等医学院校的师资队伍出现了一些数量、结构、素质的问题。具体的说,一是“近亲繁殖”,即本校拥有的教师大多是在本校获得的学位,使得教师的学术视野和知识结构较为狭窄;二是师资力量分布不均衡,存在严重的断层现象;三是在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还存在这影响甚至挫伤教师积极性的问题。因此,建设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因此,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一定学术造诣和良好声誉,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外语,有一定的参与国际活动能力和经验的学者和骨干,这些人将成为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先锋。教研室具体做法为: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亲自参加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有计划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知名大学进修、短训;从其它院校和自己培养的博士毕业生及博士后中进行选拔优秀者留科任教。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成功地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和尖端研究技术引进教研室,提高教研室的整体水平。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我们还需全面实现教师继续教育,大力提高其专业水平,使教师把教书不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用全部心智去教育人、培养人,教育培养出适合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教育国际化是我校办学新思想、新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精品战略在医学教育上的生动实践。为此我们教研室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就是建设生理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国家级示范教学基地和基础课程教学示范中心;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规范专业设置管理;推进双语教学课和聘请国外优秀专业课教师;继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设立青年学术带头人专项奖励资金。进一步完善特聘教授岗位制度,面向世界范围遴选拔尖人才,鼓励开展原始创新研究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争取在若干年内吸引、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在科研、教学、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创新拼搏,争取为我校的教育国际化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

 

关闭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基础部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邮编:7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