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完 成 人:金伯泉 陈丽华 杨 琨 方 亮 张 赟 徐竹蔚 庄 然 张 圆
宋朝君 李 琦 龚玖瑜
获奖时间:2009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研究领域。本课题组自1990年始,在1项国家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1项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重点项目和2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资助下,对以CD226分子为代表的新的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结构、功能及其与某些临床疾病的关系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获得了数项创新性发现。主要内容有:
1.共获得14种新的CD编号,其中在2000年第七届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HLDA7)上被命名的CD编号(CD226),是我国学者在国际HLDA上获得的第一个新的CD编号,被列为2000年度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之一。在2004年HDLA8上我室又获得13种新的CD编号,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金伯泉教授作为中国学者首次当选为国际HCDM/HLDA 12位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
2.在国际上首先成功克隆了猿、猴和小鼠PTA1/CD226基因;首先鉴定出人PTA1/CD226基因调控区中的2个启动子和1个负调控元件。发现PTA1/CD226参与机体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首次发现CD226参与人巨核/血小板谱系的发育;证实CD226是NK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上的活化型受体;首次发现CD226通过抗凋亡作用参与小鼠胸腺的发育;首次证实CD226表达于小鼠的海马和小脑,可能参与神经系统突触的形成;证实CD226参与内皮细胞与活化T细胞的黏附。在国际上首次建立检测可溶型CD226(sCD226)敏感、特异的ELISA检测试剂盒,首次阐明sCD226产生的分子机制并发现血清中sCD226水平与肿瘤、病毒性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3.在国际上首先建立了可溶型LAIR-1和LAIR-2 ELISA检测试剂盒;对TRAIL/TRAILR、LAIR-1、LAIR-2和EPCAM等新的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布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为阐明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及其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检测手段。
在此项目完成过程中,共发表与此项目相关的科技论文14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2篇,论文被引用146次。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培养研究生48名(博士生26名,硕士生22名)。应用我室制备的新的白细胞分化抗原相关抗体和试剂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
主要完成人简介:
金伯泉,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二级、文职1级。主要从事新的免疫膜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抗病毒细胞免疫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研究等。现任国际人类细胞分化分子(HCDM)执行委员会成员,亚洲大洋洲免疫学会联盟(FIMSA)执行委员会成员,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免疫学会理事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安国际抗体研究和开发中心主任,《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主编。1993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在高等教育事业中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记三等功一次,获全军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被授予军队院校“育才金奖”。先后负责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1项重点项目);1项“973”课题;4项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3项国际合作课题。主编教材2部,参编8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发表SCI收录期刊52篇 。授权专利3项。2000年在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会议(HLDA)专题会议上,为我国获得第一个新的CD编号(CD226),并入选当年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十大新闻。在2004年12月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的第八届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会议(HLDA8)上,又一举获得13种新的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群(CD)编号,成为国际上在HLDA8获得CD编号最多的实验室之一,并入选为国际HLDA/HCDM执委会成员。大大提高了我国学者在国际这一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